
“吃飯了!吃飯了!”3月17日中午12點,機電設備分公司三匯基地辦公樓響起了清脆的叫喊聲。“走!尚二妹在喊我們了。”三樓辦公室,大家都停止手中工作,如約趕到一樓食堂,當大家吃上可口的飯菜,紛紛對尚二妹投去了贊許的目光。
尚二妹,本名尚昌英,自從轉崗當炊事員,已經在食堂工作12年,從當初的忐忑不安,到今天的自信十足,她用真誠、善良、奉獻,用可口飯菜溫暖著基層員工的心,獲得了老基地員工的一致好評,也讓遠離城市喧囂的三匯基地充滿了人間溫情。
1991年,18歲的尚昌英進入川煤五處(巨能環球體育官網鏈接前身)工作,被安排到單位所在的內蒙古建設工地上班。一年過后,又到單位所在湖南建設工地參加隧道建設。1995年,已經有身孕她又到江西萍鄉參加施工建設,雖然工種是礦燈充電工,但建設單位的工作性質,有什么干什么,哪樣適合做哪樣,這期間她當過絞車司機,開過壓風機,搞過漆工,甚至工區招待所都守過,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個性,使她成為施工現場的多面手。
建設單位是男人的世界,轉戰天南地北,行走大山溝渠,工作也隨時在變,在小工地上也煮過飯,在內蒙古建設工地還炒過菜。“五處的工作崗位不是固定的,我原來在工地機房,后來安排我到食堂,當時吃大鍋飯,一個工區建設隊伍多達300多人,到吃飯時間排大幾十米的長龍,黑壓壓的一大片,伙食團上班都是三班倒,炒菜用‘大洋鏟’炒,一樣菜就要炒七大盆菜,弄一頓飯下來,手膀子都酸痛。“她說。
2010年,尚昌英被安排到機電設備分公司三匯基地食堂工作。尚昌英的老公是機電公司的老員工,以前單位的辦公室同事、車間工友常常到她家打平伙。“那時我給他們弄飯吃,他們覺得還可以,可能是這個原因喊我去煮飯。但單位食堂不比家里,人多就眾口難調 。“她說,到食堂后,自己注意大家的意見,有時職工問今天吃什么?我說你們要吃什么給我說,我想辦法給你們弄,職工看到什么菜想吃了,我就弄,盡量滿足他們的愿望。
老基地位于半山腰上,去鎮上買菜下山一趟要走四五十分鐘。為了做好每頓飯,尚昌英每天大清早就背著背篼下山,在菜市采集好食材,又趕緊原路返回。這樣一個人買菜,一個人弄飯菜,持續了背了4年,單位的吃飯人員也從一桌到三桌,人員慢慢增加10幾個、20幾個,隨著吃飯人員增多,購買的食材也越來越多,單位后來協調了一輛后勤車,尚昌英才結束背菜爬坡的歷史。
最初的幾年,由于只有一個人,食堂的早餐都是從三匯鎮購買的北方饅頭加稀飯。時間久了,大家反映饅頭不好吃。尚昌英聽說后,開始自己學做面食,慢慢掌握了饅頭、包子、餃子面點的做法。從此以后,三匯基地的早餐品種開始豐富了起來。尚昌英也不斷琢磨,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力求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做到了兩天菜品不重樣。
除了滿足員工用餐,食堂還得準備接待用餐。得到通知后,她常常提前一天就把菜譜準備好報后勤部門審核。為了提高自己的廚藝水平,尚昌英還經常通過手機的各種餐飲軟件自學,提升烹飪技術,使餐桌上的菜品更加色澤艷麗,味道濃郁,豐富多彩,贏得前來就餐的員工和上級領導、客人的交口稱贊。機電設備分公司職工食堂也被評為巨能集團首個四星級食堂。
在搞好食堂餐飲服務的同時,她還承擔起單位快遞員的職能,誰在鎮上有快遞,只要一個電話、一條信息,小到一包紙巾,大到家電棉絮枕頭等大件,她都會完好無損幫忙取回。
如今,尚昌英在機電設備分公司三匯食堂已經工作12年。從最初的忐忑不安,擔心做不好飯菜,到今天的胸有成竹、自信有余,她用自己的奉獻、敬業、真誠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溫暖了大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