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個“五一”假期,有的休假陪伴親人,有的外出旅游,但機電設備分公司在永津、城口和盤州的三個項目施工點一線員工,他們堅守崗位,展現了勞動光榮、勞動美的風采。
兩個“五一”節感受各不同
機電設備分公司三個項目,從2021年初籌備開建,已經運行了一年多時間。“第一年‘五一’節是2號站攪拌機安裝調試,5月中旬生產混凝土,1#站攪拌機加緊安裝。”盤州項目負責人楊順洪介紹說,相比去年,今年生產任務緊,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快馬加鞭搞生產,“五一”節1號站生產混凝土350.5方,2號站生產248方,單日產量接近歷史新高。
今年“五一”當天,永津項目接到7723件共計38.8噸半成品、成品的鋼筋加工計劃。生產任務重,項目技術負責人王亞喜不敢松懈,從接加工單、進行技術交底,到加工過程監督、廠內文明施工監管,再到加工設備的故障隱患隨時排查整改,他都親歷親為。他還堅持首件必檢,過程抽檢,出庫全檢,直到半成品,成品出庫,全天泡在加工廠,保證了加工質量。
“去年‘五一’都在籌備,安裝設備中,雖說都忙,但沒有生產任務。今年項目部加快了工程建設,加工生產計劃都有量化的指標,相比去年更忙了很多。”王亞喜說。
保生產多方協調原材料
混凝土加工需要觀察拌合質量,由技術人員根據實驗室提供的配比,隨時查看攪拌出來的混凝土濃稠度及性狀是否符合要求。同時還要根據施工現場對混凝土的新要求調整配比,保質保量滿足需求,確?;炷良庸げ煌瞎こ探ㄔO的后腿。
5月1日下午2點,盤州拌合站副站長陳卓在操作室發現水泥不夠,而當時僅僅加工混凝土140余立方,還有210多方混凝土需要加工,至少還需要60噸水泥才能保障生產。時間緊迫,他立即聯系項目物資管理部門,得到的答復是:上午已經送來一車(30噸),下午有一車送來。
“那啷個夠哦!”見無法與物資部協商,陳卓焦急地將情況匯報給楊順洪。“不是說的三車90噸嗎?這肯定影響生產噻!”得到消息,楊順洪直接聯系水泥生產廠老總:“你們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兩車水泥按時到達!” 下午5點,第二車水泥進入攪拌站。晚上7點,第三車水泥送達,保證了當天的生產。
“這天車輛運輸任務繁忙,6輛運輸車從早到晚進出1號攪拌站就沒有停息,如果5點鐘那車水泥不能及時到達,仰拱無法正常施工,當天工作都要受影響。”陳卓回憶道。
現場解決蓋梁組裝難題
5月3日,城開鋼筋加工廠負責人聶興洪一如既往在車間負責安全生產質量標準管理。上午10點左右,城開高速A1標段蒼坪3號大橋施工工地突然打來電話,說運到現場的右線15號墩蓋梁拼裝不到位,無法進行下一步施工。
蓋梁是橋梁骨架的常用鋼筋,每套蓋梁由22片蓋梁骨架片拼裝而成。“明明運出加工廠前進行放樣尺寸的比對復核,完全合格才出廠,又是哪里出了問題?”接到電話,聶興洪來不及多想,立即帶著加工師傅直奔現場。在大橋15號墎右線,通過觀察很快找出原因,原來由于地面不平,他們施工隊之前焊接的模具不在一條水平線上,導致無法進行拼裝。
為此,聶興洪開始在現場教焊工重新焊接一個蓋梁模具,通過模具進行整套蓋梁的拼裝。2個小時后,這套蓋梁終于完成拼裝,工地很快恢復正常施工。“原來在廠里復核沒有問題的鋼筋產品,到了施工現場往往因為環境問題出現尺寸誤差,如果不想法子就‘卡殼’,像這種問題只有用自己的方法,往往能立竿見影,問題也能迎刃而解。”聶興洪說。
拌合站副站長客串操作手
李偉是永津拌合站的副站長,“五一”期間,攪拌機操作手李春有事回家,面對緊張的生產任務,項目上原來第一個會操作攪拌機的他,再次“重操舊業”當了一回操作手。
5月1日晚,李偉就安排分配好了5月2號的生產任務:1號攪拌機發隧道二襯,2號攪拌機發江津混凝土。由于當天晚上隧道施工隊說二襯混凝土還需要調整,5月2號早上7點半開始,他就在操作室操作1號機調整好二襯混凝土配比發送混凝土。一邊操作設備,還要協調好每一個施工點的混凝土,每一車發哪個施工點,每個施工點幾個車,都得考慮,忙得不可開交。
“由于江津路途比較遠,除上開機器,我還要跟江津段技術員溝通,請對方幫忙協調路上有人攔車的事情。”李偉說,當天的計劃任務完成后,無論多晚還得清理攪拌機內部水泥塊,聯系物資部第二天原材料的進場,上報每天的日報表,排好第二天的計劃,這些事全部完成,往往已經是晚上深夜了。